3nm芯片工艺的真相: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先进
大家都知道,台积电已经实现了3nm芯片工艺,苹果的A17 Pro芯片更是全球首款3nm手机芯片。但这个3nm究竟代表什么?晶体管大小?栅极宽度?金属半节距?都不是!3nm只是一个说法,一个营销说法。
芯片工艺命名规则的演变:从栅极长度到等效工艺
在130nm工艺之前,芯片工艺与晶体管栅极长度一致。但后来,为了提升工艺水平,晶圆厂开始缩短栅极长度,使其小于工艺数值。例如,100nm芯片的栅极长度可能只有70nm。进入28nm之后,由于栅极长度难以进一步缩小,所谓的“XX纳米”工艺就变成了等效工艺,不再直接对应具体的物理指标,如栅极长度、金属半节距等。 这导致了不同厂商的同名工艺指标差异巨大,例如台积电、三星和英特尔的10nm工艺,其晶体管密度和实际参数都大相径庭,一片混乱。芯片工艺的实际含义变得模糊不清。
ASML揭秘:3nm、2nm、1nm芯片的实际金属半节距
ASML在其EUV光刻机路线图中,揭示了各大晶圆厂工艺对应的实际金属半节距。根据ASML的数据,台积电的N3(3nm工艺)实际金属半节距约为23nm,N2(2nm工艺)约为22nm,A14(1.4nm工艺)约为21nm。更令人吃惊的是,A10(1nm工艺)的实际金属半节距竟然为18nm!这说明,目前所谓的先进工艺,与实际物理指标存在巨大的差距。芯片工艺的数字,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性能。
EUV光刻机与实际芯片工艺的关系:波长与金属半节距
EUV光刻机使用13.5nm波长的光线,能够刻录出比波长更小的金属半节距,从而实现所谓的2nm、1nm芯片。但这只是基于金属半节距的等效工艺,并非代表实际晶体管尺寸或其他关键指标。 3nm芯片、2nm芯片、1nm芯片的实际性能,需要结合实际的金属半节距等参数综合评估。
芯片工艺数字的含义:营销与现实的差距
虽然芯片工艺数字存在水分,但这已经是行业惯例。规则由垄断者制定,厂商们采用这种命名方式,我们也只能接受。但了解芯片工艺的真相,才能更理性地看待芯片技术的发展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环球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震惊!3nm芯片竟是23nm?1nm芯片的真相是?芯片工艺的惊天秘密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